close

  農民專業合作社把一家一戶的農民聯合起來,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問題,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效組織形式。目前我省已有農民專業合作社3萬多家,330萬農戶加入合作社。
  記者連線
   “合作社是鬆散組織,運轉難題多”
   採訪對象:廬江縣綠寶鴨蛋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夏春杏
  廬江縣柯坦鎮地處丘陵地帶,適合家禽養殖,當地大小養殖戶有上百戶,是全國有名的蛋鴨基地。其中,綠寶鴨蛋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戶有160戶,現有蛋鴨30萬隻。夏春杏,既是廬江縣綠寶禽業有限公司負責人,也是綠寶鴨蛋專業合作社理事長。
  談到成立合作社的初衷,夏春杏說,一是提供技術服務,二是帶領養殖戶對接市場。 “以往農戶單獨出售鴨蛋,量小而缺乏銷路,且價格賣不上去,更不要說跟大型超市對接了。現在成立了合作社,鴨蛋統一銷售,可以直接與大型商場和專業市場對接,不愁銷路。 ”夏春杏說。
  夏春杏回憶說,去年,合作社跟農戶簽訂5元1斤鴨蛋的協議,結果當年市場價是3.5元1斤。合作社仍然按照協議價格來收購,結果當年虧了60萬元左右。但農戶的利益得到了保障。“合作社收入主要靠技術服務和出售飼料。 ”夏春杏介紹說,綠寶禽業公司今年生產2萬噸鴨飼料,其中50噸賣給社員,其餘的外銷。合作社今年的利潤大約是30萬元。這些利潤的60%將返還給社員,40%用作合作社的發展。
  夏春杏認為,相對於企業來說,合作社是一個較為鬆散的組織,運轉難題也多。因為不是經濟實體,與相關企業簽合同都很困難,到銀行辦貸款也不行,此外自己也不敢大規模經營,因為相關責任難以明確。
  “最大困難是資金和人才問題”
   採訪對象:霍山縣三河茶葉專業合作社
  霍山縣盛產茶葉,當地不少農戶都種植茶葉。該縣諸佛庵鎮三河村的李培寬多年前就有一個茶葉加工作坊。隨著規模的壯大,2007年,他領頭成立了三河茶葉專業合作社。
  與很多龍頭企業領辦的合作社不同,三河茶葉專業合作社完全是茶農聯合成立,然後以合作社的名義註冊成立了霍山縣九華山茶葉公司。“這個龍頭企業是合作社辦的。 ”李培寬自豪地說。李培寬介紹,以前農戶每家生產的茶葉量少,賣不上價格,成立合作社後,茶農按照統一要求從事茶葉種植和採茶,制茶和銷售環節全部交給合作社,由下屬的九華山茶葉公司負責。 “沒成立合作社時,茶農一年賣茶收入在300~500元,加入合作社當年就提高到2000元”。入社的經濟效益明顯,申請加入的農戶逐年增多。成立初只有38戶農戶,第二年有200戶農戶申請加入,最後批准110戶入社,目前有318戶社員。李培寬介紹,今年合作社收入大約在1560萬元,純利潤120萬元。合作社把利潤的60%返還茶農,40%用作發展資金。目前,合作社正著手進行茶文化、茶旅游項目建設。
  合作社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資金和人才問題。 “銀行需要是經濟實體才能貸款,合作社不行。 ”李培寬說,即使貸款到手,合作社每年的貼息重,單今年貼息就有30萬元。一般涉農的龍頭企業都能享受貼息扶持,但是合作社享受不到這個政策。農村條件較差,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到合作社工作,有的沒乾多久就走了,合作社難以規範發展。
  基層觀點
   強化“龍頭”引導
  現在合作社在農村發展較快,單就霍山縣而言,就有430家。合作社通過龍頭企業將農戶組織起來,提供技術和銷售服務,穩定產業發展,可以帶動一個地區發展特色產業。
  但是,合作社發展質量還有待提高,不少存在“空殼化”現象,服務能力不足。對此,一方面,要選擇有實力的龍頭企業來領辦合作社,同時建立更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,讓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共享利益,激活合作社的功能。另一方面,應大力扶持有能力的個體農戶聯合辦合作社,像三河茶葉專業合作社一樣,更符合合作社的創辦宗旨,更能維護社員利益。
  此外,當前合作社在發展中普遍遇到資金不足、管理人才匱乏兩大難題。銀行不願意向合作社發放貸款,也缺少適合合作社的小額、短期、手續簡便的金融產品。這些都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引導,並加以溝通協調。
  (霍山縣農委農經股股長鄭國奮)
  專家點評
   合作社不能“空殼化”
  當前,很多合作社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,存在很多問題和困難,不規範,缺乏標準。比如:由於產權不明,一些合作社在經營上出現混亂。有人假借辦合作社的名義,拿出大量資金入股控制合作社,降低農民入股的比例,使專業合作社難以體現農民的意願和利益。
  內部管理不規範,也制約著合作社的發展。不少合作社與成員之間利益聯繫不緊密,缺乏民主監督和相應的管理機制。加之長期以來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法人地位不明確,地方政府又沒有系統幫扶政策,農民專業合作社生存狀況不容樂觀。
  特別值得關註的是,近年來,不少地方跟風式地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,造就了不少“空殼化”合作社。這些合作社沒有龍頭企業依托,自身也缺乏發展能力,只掛了一塊牌子,完全是一個空殼。這些都是下一步發展中需要破解的難題。
  (安徽社科院城鄉研究所副研究員張謀貴)
  對策建議
   從“重數量”轉向“重質量”
  通過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,我省農民組織化程度已達到25%,而且成立了全國首家省級聯合社——安徽徽潤農民合作社聯合社,合作內容不斷深化,市場開拓能力不斷提升,全省有2100家合作社產品獲得“三品”認證或地理標誌認定,2737個產品擁有註冊商標。推進合作社發展,當前我省已從“重數量”轉向“重質量”,明年重點是抓“示範社”“示範縣”建設,按照管理規範化、營銷品牌化、生產標準化、服務信息化的要求。
  希望金融部門加強創新,出台政策方便合作社貸款,並且在貸款上給予貼息優惠,減輕合作社在發展中遇到的資金壓力。開發一些適合合作社發展需求的金融產品。政府部門和高等院校要為合作社培養管理、財務等專門人才。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訓,對農民合作社帶頭人開展知識和技能培訓。要在政府補貼、社會保障、項目扶持、職稱評定等方面採取措施,吸引大專院校學生和專業技術人員投身合作社建設。(省農委合作經濟指導處調研員馬燕)(史力、夏海軍)標簽:專業合作社 現代農業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編輯:曹飛翔  (原標題:農民專業合作社:“抱團”效益好 瓶頸待突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e01aeff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